Label Cloud

Wednesday, August 6, 2008

从负反馈曲线看Linux的商机

  负反馈曲线
  为什么用户很少?因为软件少。
  为什么软件少?因为需求少。
  为什么需求少?
  因为没有人关心真正的需求。所以人们不提需求,直接放弃Linux——Windows下面不必你提,人家都已经考虑好了。
  所以,真正的用户并没有如同预想一样大量增加。
  以上是一篇在Linux界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文章(这些文章也必将在那些真正的致力于Linux商业化的商人中间引出回响)的其中一部分。之所以将其拿出来,是为了通过对Linux的发展状况做一个简要的总结,而帮助论证本文的理论,Linux商业化的确可能。
  说在前面的一些闲言碎语。
  Linux的商业化为什么缓慢而被动。
   Linux发展到现在,虽然仍然在商业化上发展不足,但是却因为“自由”的噱头被媒体(炒作是媒体的本能)和希望Linux商业化的企业(不言而喻,这 些企业也是为了盈利而已)吹得如上帝般伟大。所以除了原本的Linux死忠用户(部分UNIX转型用户,以及其他Unix-Like系统转型用户,其他大 部分是Linux kernel以及软件的缔造者),一些痛恨微软的用户(因为这些人认为Microsoft的软件贵得离谱,而且商业模式简直就是抢钱)也加入到Linux 的使用中来。当然也有追求系统安全、稳定、高校的Linux Server用户(这是Linux的真正效率用户,但是Server用户相对于全球用户整体,只是占了一个相当小的份额)最后,Linux还吸纳了部分致 力于“学习Linux”与“热爱自由”的纯信仰坚守者和尝鲜者。这就是Linux所有的用户。
  因为GPL协议原因,Linux不同的用户群之间,不是那么兼容。传统Linux用户以学者、软件开发人员、黑客居多。这些用户对计算机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和理解,在 Linux下可以收放自如地调用任何原始的程序,高效而不可一世地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Linux下的编辑器、开发工具、IDE以及网络工具,多到他们一 天换一个用,一辈子也用不完。Linux对这些人来说太方便了。Linux如此方便,以至于这些人认为对Linux的改进是多余的,与其发展GUI,不如 把CLI的算法搞得更精确一些。同时,也正是这些人,对微软的copyright协议圈钱行为嗤之以鼻。
  Linux安装在Server上,可以几年不需要重新启动一次。Server放在机房里,只需要高手进行初次调试,Linux和mySQL数据库就会开始不停地运作个几年。而运作的过程是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所以它的人机界面是否有亲合力,根本不在Server用户的考虑范围内。Server的要求就是稳定,高效。
  而最后,我们的自由信仰坚守者和操作系统尝鲜者则在前两类用户中吃尽了苦头。首先,是Linux发行商和媒体让这些人受了骗。Linux发行 商:Linux是取代Windows,成为新一代霸主的不二选择。Ubuntu Dapper 6.06 LTS和Windows Vista,来吧,比试比试,看看谁更厉害(看什么看,Ubuntu Hardy 8.04 LTS普及了,Windows Vista才在中国有了D版)!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更是吹得比Linux开发者还要专业:Linux是基于GPL协议发布的自由操作系统,这意味着大伙以 后不用再受微软的鸟气了!拥抱自由吧!你不但可以免费下载、安装和使用Linux,你甚至还可以重新发行它,制作真正的属于你自己的Linux发行版,然 后销售。不要怕,你的行为都是合法的,因为Linux基于GPL协议。真的说得头头是道,好像GPL协议是他定的一样。
 于是,最为讽刺的一幕出现了,在QQ上出现了各种名称的"Linux新手群",以供Linux菜鸟们学习使用Linux。而腾讯在最初的几年里拼命地改写QQ协议,Linux下的QQ经常过期不能使用。所以,“如何在Linux下正常使用QQ”成为中国Linux菜鸟的关于Linux的最热门问题。而他们不知道,在Linux下有很多IM软件,只是使用习惯和QQ不一样,比如全球流行的IRC频道,上面关于Linux的讨论组多得数不过来。
 事情还没完。笔者就是一个Linux菜鸟群的群主,遇到了很多菜鸟的问题和怨言,发上来大家共同思考一下吧:问题前三名:(1)在Linux下怎么上 QQ?(2)Linux和Windows能共存么?怎么共存?(3)Linux下怎么安装软件?为什么不能像Windows那样双击安装?为什么需要编译 源程序?为什么我还要到ATI的网站上去下载驱动的源代码来进行安装?Linux不是很强大么?为什么连这点小问题都解决不了?
 好像十万个为什么。
   而这些问题还没有出现在ubuntu中文论坛上,ubuntu中文论坛已经贴出了《Linux不是Windows》这篇战斗檄文:因为Linux高级, 因为Linux自定义。Linux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它现在这个样子对它的用户来说已经是超级方便的了,没有必要再做任何改动。如果你学不会, 只能说明你菜,你不适合用Linux,回去用Windows吧!菜鸟!(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这篇文章。)
  然后,基本 上所有去Linux论坛问蠢问题的菜鸟,都会得到相似的一顿挖苦和讽刺,外加一些他们因为对问题描述不清而得到的错误答案。这些菜鸟拿着错误答案如获至 宝,回来把自己的系统又搞到一塌糊涂,而郁闷终日。最后只得听从老鸟召唤,装回Windows。然后逢人便说:“Linux是垃圾,用Linux的人也好 不到哪里去。还是Windows吧。”
  但是,很有趣的是,这些为“自由信仰”和“Linux是好东西”的人前仆后继。 笔者作为一群之主,也曾带领N个菜鸟成功步入Linux领域。但也有少数没有慧根的,看他们实在不行,也是循循善诱:“其实Linux能完成的工作,Windows一样可以完成。而且Windows就是基于XENIX开发的,XENIX当初就是Microsoft的Unix-like。 Windows NT就是基于XENIX内核开发的,不过因为微软的商业化工作出色,所以它现在发展得更完善,而且对于你刚才提出的十万个为什么,在Windows NT下都不称之为问题。拥抱Windows吧,它不用装w32codecs就可以直接听mp3。”基本上这些话说完,群里的老鸟都大跌眼镜。
   显然,综上所述,Linux想Ready for Desktop,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Desktop用户注重的是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学习Linux操作系统。如果Linux想成为Ready for Desktop,那么Desktop的这个基本需求是Linux发行商不容忽视的。而Linux的商业化之所以缓慢而被动,除了本身它的确不容易学习之外,就是Linux的学术愤青们,在吸纳新用户的时候起到了绝对的反作用。而很多Linux发行商却不得不聘用这些人来做基本的售后服务,因为这些人的确 对Linux有研究,而同时具有真正的奉献精神。但这些学术愤青最大的作用,除了编写出色的wiki文档,就是用语言暴力把潜在用户吓跑。这不是一个商业怪圈么?
  对于以上内容需要做出解释的内容有:QQ是商业软件,虽然免费下载,但是不开放源代码。爱好者只能把QQ程序当成黑箱进行研究,来猜出QQ的IM实现原理。所有的Linux下的QQ协议兼容软件都是通过“猜”出来的。所以,Linux下的QQ兼容软件注定没有官方QQ的品质优秀。
  至于让人一头雾水的GPL协议,我们则放到后面的部分进行单独讲解。
  什么是商业化?
  罗兰贝格战略品牌管理工具中说:“当产品的属性和特征与用户需求相契合的时候,用户才会产生积极的够买行为。”
  当初,微软为了讽刺Linux,提出了这样一个怪理论:“如果一个软件还需要售后服务,那么我们只能说,我们提供给客户的软件是一堆垃圾,必须还要购买我们的售后服务才能正常运行。”然而实际上,微软在全球的售后服务中心也绝不在少数。
   返回来,Linux想商业化,首先要针对用户群去做相应的软件改进。软件改进的终点,则是这个用户群中的所有用户都满意。只有更多的用户对软件的品质感 到满意,才会有更多的用户心甘情愿从口袋里掏出钱来,放到软件发行商手里。软件商有了资本,可以再投入,再产出,成为软件制造的良性循环。这才是真正的商业化。
  而所谓的售后服务,只能是商业化的第二步。第一步,必须是“用户拿到软件后,通过尽可能少的学习,而让软件尽快 地替自己完成生产任务。”用户购买一个产品,为的是增值。希望通过这个产品来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而决不是为了学习操作系统基础理论,或者到某个论坛上去 遭受专家的冷嘲热讽。
  所以,如果Linux想打下Desktop市场,那么,软件的易用性则是软件生产商和经销商必须考虑的问题。你们不需要告诉用户,Linux有多好用。用来证明好用这个概念的唯一事实,应该是Linux的售后服务平台门可罗雀。用户基本上,通过自然认知就可以解决工作上的绝大多数问题,在系统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所有功能,不会因为出现一些问题而找不到解决办法。这就是好用。
  符合用户基本使用习惯,这是Linux商业化的第一步。
  而第二步,则是丰富桌面软件。单纯的操作系统的成功,不会是商业上的成功,顶多是成功的实验室模型。操作系统本身,只是一个软件平台的载体。只有丰富多元的软件才可能真正满足
  为什么要Linux商业化?
  当Linux商业化的时候,才会真正重视用户的体验,才会做出用户满意的软件。从简单的程序编写者因为爱好而编写软件,变成程序编写者根据用户需求而不断完善软件,软件满足用户需求,而编写者获利。
  Linux商业化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拉斯维加斯是在美国西部的沙漠中建立起来的。当赌城成形之前,这里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到这里掘第一桶金的人会有两个感受:“在这里,做什么都会有钱;”“在这里要做赚钱最快的。”显然,赌博行业是资本原始积累最快的手段之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