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Web2.0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已经隐伏了多个危机,这些危机的初现苗头,使Web2.0的实质发展程度可能远远比不上人们对它的期待。
危机一:整合信息逐步大于创造信息。
Web 2.0时代,Google、Yahoo、Digg、Del.icio.us、Facebook、My Space等大网站扛旗。看看这些网站的本质吧:整合其他网站的信息,二次销售;整合网友的信息,二次销售;整合网友在网络上搜集和发表的信息,二次销售。
拿搜索引擎来说,自己并不能创造任何信息,而只是借鉴现在已经有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再销售给用户。其中的筛选过程,并不能对被加工的原料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和升级,基本上是先买现卖。
拿博客网站和交友网站来说,所有的信息更新都是来源于网友添加的内容,比如文字,图片以及Active插件等。虽然互联网上的各行业高手很多,但是和专业的创作队伍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比如新闻、专业技术文章,这些都是普通网友无法替代专家的。而且很多网友自己不能写,只能去搞文摘,借鉴其他人的文字。Web2.0到了最后,可能是搜索结果可以搜索出1000个不同的网址,但是网址上的内容却是完全相同的。分享到最后,信息也将会变成互联网垃圾。
拿网络书签来说,它也只是相当于网络收藏夹,方便需要在不同地方上网的朋友调用自己常用网站。它可以说是网民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它的地位永远不可能是一个引领网络向良性发展的舵手。因为它本身没有创造。
危机二:互联网专业人士将退出网络,因为不再盈利。给整个互联网留下虚假繁荣。
现在,在北京,一个在sina.com.cn打工的网络编辑只值500元/月。我更希望这个价格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造成的,而和互联网上的博客写手毫无关系。
显然,现在很多博客写手都很慷慨地把自己的真知灼见捐献出来,任各大网站copy,甚至不署名就可以。这让所有的网络资本家看到,使用免费的文字要比雇佣网络文字编辑更加便宜。得到的连锁反应就是不断压榨相关人员的工资水平,造成一批又一批的职业网络编辑、职业网络记者、职业网络编导因为生活所迫而离开网络,寻找新的谋生渠道。
我相信,敢在网络开博的人都有文字灵感。但是,事实是,这些人无法将网络文字产业化和专业化。看看他们平时更新的频率和文字素质就可以知道。虽然从一个大的面上看,blogspot.com、facebook、My space可能整合很多文字高人,但是他们无法代替专业人员。因为专业人员的文字是产业化的,是符合商业标准的。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是从长远的眼光去分析,产业化和商业化远远要比所谓的灵感来得更可靠。比如,恶搞永远代替不了真正的电影。就算恶搞比电影好看10000倍也一样。
当专业人员退出互联网,会有一个网络文明青黄不接的时期。这是一定的。
危机三:所有的Web 2.0公司都被Google玩弄了。
虽然Google引领了Web2.0的潮流,但是实际上,种种迹象,Google都在转型中。从原有的单纯网络搜索已经向软件、网络增值、有线、无线通讯发展。Google操作系统,让人们用Non-MS的系统,多一种选择;Go Mobile、Google Phone,无线通讯发展;SketchUP,建筑用3D建模;Google Docs,免费在线Office。这一切,都预示着Google将分别占领大份额的网络商业市场,而不是简单的Web 2.0。而且它和NASA的合作,将绝不仅限于Google Earth。以后Google会将对企业大兴收费之道,并非是因为互联网搜索不赚钱了,而是它的赚钱模式已经被各个公司效仿,且引起了有效竞争。Google想继续做互联网上的大鳄,必须考虑进一步转型。
Web 2.0这一仗,Google打得相当漂亮。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它还将主宰互联网搜索市场,同时,它将向高科技领域全面进军。
危机四:捕风捉影的虚假信息将使整个互联网成为诚信危机的又一大黑洞。
网络言论是有版权的,但是网络言论的责任由谁来负?Web 2.0的特征就是言论超级多,满网跑火车。愚人节能害死人,日后当互联网成为传播瞎话的战略高地后,其势力是难以估量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